交通“蝶变”
交通兴,则万业兴。
70年来,常德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交通先行,在历史征程中交出了满意答卷。2007年被确定为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之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510多亿元,超过了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八大之前全市交通建设投资的总和。
今天,我们通过数字,一一呈现70年常德交通之巨变。
高速公路 1999年12月11日,常益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而我市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随后,常张、常吉、常岳、东常、常安等5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截至目前,全市现有高速公路447公里,形成了以市城区80公里外环线为中心,以二广、长张、杭瑞高速为主通道的“一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2018年10月,安慈高速公路全面动工建设;益常高速公路复线、宜张高速公路等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省“十三五”规划,我市高速公路建设正步入快车道。
等级公路 1949年前,我市仅有4条公路,通车里程347公里,且路面失修,毁损严重,晴通雨阻,车辆难以行驶。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3次修路高潮,80年代的改造、加宽,90年代连续3次公路大会战,常德公路旧貌换新颜。2006年,国家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公路建设进入快速道。2018年初,又启动实施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即“组组通”工程)。2006年以来,全市共建成农村公路近2万公里,完成总投资超80亿元,全市100%的乡镇和100%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实现通水泥路。201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647公里,是1949年的65倍,公路网络密度为122.2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公路桥梁 常德地处沅、澧两水及洞庭湖滨地带,河渠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公路桥梁甚多。1951年,常德只有公路桥梁115座(其中永久性桥梁仅3座),总长1783.58米,而且破烂简陋。经过多次的危桥改造,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启动实施的洞庭湖区桥梁畅通工程的建设,常德公路桥梁无论是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桥型上、使用期限上都有了巨大的变化。2018年,全市有公路桥梁4374座,总长203705米,分别是1951年的38倍与114倍。
水运发展 常德境内河湖密布,港汊纵横,沅水、澧水横贯全境,汇入洞庭湖,水运历史悠久。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先后实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促进中部崛起新十年规划等重大发展战略,我市迎来了水运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全市有1000吨级航道200余公里、500吨级航道158公里,规划建设了80公里2000吨级航道。同时,港口码头建设步伐加快,目前除石门、临澧港区码头外,全市其他港区码头均达到1000吨级,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大幅提升。常德盐关港成为省内继长沙霞凝港和岳阳城陵矶港后设立的第3家水运口岸,是湘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港口、唯一一家海关监管场所,盐关码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万标箱。
铁路建设 1970年,贯穿我市西北地区的枝柳铁路正式动工,并于1976年6月开始分段临时营运,自此常德才有了铁路运输。1994年石长铁路动工建设,并于1998年10月投入营运,连接焦柳线和京广线。2010年4月,石长铁路增建二线开工建设,并于2017年9月开行动车。2014年12月黔张常铁路全面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可建成通车,届时全市铁路营运总里程将达到458公里。特别是国家规划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的呼南高铁、渝厦高铁在常德交会,其中渝厦高铁常益长段于2019年7月进场施工,随着呼南高铁、渝厦高铁的建成通车,常德必将晋升未来高铁新秀城。
民航运输 常德民航事业开创于上世纪60年代初。1959年桃花源机场(原名斗姆湖机场)正式动工建设,并于1965年1月落成,4月15日长沙至常德航班正式通航,写下了常德民航运输的第一章。1991年经扩建为3C级机场,2015年经扩建为4D级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能力达到200万人次。目前,机场航线总数达到11条,通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等16个城市。2018年,年旅客吞吐量达到72.6万人次,在湖南省7个机场中排名第4位。预计2019年底可实现“双百目标”,即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跻身全国机场排名100位。
公路运输 随着公路、水路交通基础条件的极大改善,我市公路、水路运输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主要反映在运输工具的改进和增加,客货运量的增多。1949年,常德只有破旧汽车12辆。2018年底,全市有载客汽车3435辆、81394客位,载货汽车28160辆、总吨位226580吨。2018年,全市100%的乡镇和行政村实现通客班车,完成公路客运量7425.26万人,公路货运量13085.9万吨,客、货运量分别是1950年的2436倍和6234倍。2012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启动快速公交系统工程(BRT)建设,2017年成功获批“十三五”期间全国第一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市城区现有公交线路50条,营运车辆742台,线路总长759公里。截至2017年底,年客运量达11391万人次,年周转量7346万人公里,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的乘车环境。
水路运输 经历了由盛到衰、又由衰到盛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德水运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成功实现了凤凰涅槃!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常德水运虽然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起到了主导作用,但普遍都是以木质帆船为主,全市营运船舶总艘数5460艘;从1988年开始,以湘航常德、津市轮船公司为代表的水运企业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开始大规模地实行“木改钢”,船舶载重吨大幅提高,营运船舶达到8495艘,党的十八大后,从破产改制企业走出来的“新生代”水运人凭着一股敢闯敢干的冲劲,不断地“鸟枪换炮”,船舶载重吨位越来越大,单船最大运力达到了4600吨。到2018年底,全市营运船舶总艘数为721艘,总运力超过75万载重吨,全市水运货物吞吐量达到2425万吨,货物周转量达到101.13亿吨公里,水运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供稿:胡秋菊 张新 王明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