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口那条路——美好幸福路
周末一家人开车行驶在宽阔的G353公路上,去安乡县三岔河镇看望父母亲,看着宽敞的沥青马路两旁枝繁叶茂的大树,我的思绪又飞到多年前。
宽阔的G353公路
小时候从我家三岔河镇到县城,因不通公路,和大人走路要经藕池河过丁家渡,再经虎渡河过陆家渡到官陵湖才能到达县城。一路上,坑坑洼洼,大洞小洞,若遇到雨雪天气,便会泥泞不堪,当时所走路线,其实是围着安化、安昌、安尤垸内的几个大湖转,弯弯曲曲,有三十多里路,其间有不少“荡儿、倒眼”(倒眼是一个特殊的水塘,是曾经附近有河流,洪水泛滥,决口后冲出一个大的水坑)。前几年撤乡并镇,发生了很大变化,安昌乡和安宏乡并入三岔河镇,现在去县城就是三岔河镇到深柳镇。
到了七十年代末期,三岔河到县城通了简易公路,丁家渡和陆家渡修了桥,沿途的“荡儿、倒眼”也改成了鱼塘,简易公路是用从黄山头拖来的大小不一的“尖角岩坨”铺成的,坐在湘运的中巴车上去县城尽管很颠簸,尽管车后一路灰尘,感觉很幸福,因为以前走路要两三个小时,现在坐车只有五十分钟就到县城。
进入九十年代,从家到县城,从以前坑坑洼洼的泥泞的尖角岩坨路修成了水泥路,公路两边绿树成荫,再也看不见车后一条灰尘“乌龙”,坐个体中巴车只有三十分钟就到县城。
前几年在县交通运输部门的努力下,水泥路又改建成了平坦宽阔的沥青路,并将“年老”的陆家渡大桥拆除,改道重建了新桥,“拉直”了官保村至陆家渡新桥的公路,从三岔河镇到县城又近了几公里。现在去县城坐上宽敞明亮的新能源203路公交车只须花十五分钟。
三岔河镇从一个偏僻的小镇,因为有了荆八线和G353公路成为安乡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去往县城的路凝聚了几代交通人的心血,公路越来越平,越来越宽,越来越长,家乡与外面的世界越来越近,去往县城的公路,见证了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我为家乡的公路变化而感到自豪!感谢你——通往县城的公路,你让我拥有如此多宝贵的美好回忆!
编辑:向兰
二审:余杰
三审:杨丽华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